親愛的朋友們,我是營養師林悅。高血壓被稱為「沉默的殺手」,全球約有13億人受其困擾,而台灣的盛行率也逐年攀升。除了藥物治療,「飲食控制」始終是穩定血壓的關鍵策略。近年來,芹菜因其獨特的營養成分備受關注,甚至被冠上「天然降壓藥」的稱號。但究竟芹菜是否適合每位高血壓患者?該怎麼吃才能發揮最大效益?又有哪些需要留意的陷阱?
一、芹菜為何被視為降血壓的明星食材?
要回答「高血壓能否吃芹菜」,首先必須了解芹菜中的關鍵營養成分,以及它們如何影響血壓調節機制。
1. 芹菜素(Apigenin):天然的血管擴張劑
芹菜中最具話題性的成分非「芹菜素」莫屬。這是一種黃酮類化合物,研究發現它能透過以下途徑調節血壓:
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(ACE):類似常見降壓藥的作用,減少血管收縮物質生成。
促進一氧化氮(NO)分泌:放鬆血管平滑肌,改善血液流動。
抗氧化作用:中和自由基,減少血管內皮氧化損傷。
2021年《營養學前沿》期刊的一項動物實驗顯示,持續攝取芹菜素8週的高血壓大鼠,收縮壓平均下降15-20 mmHg,效果接近低劑量降壓藥物。
2. 鉀離子:平衡鈉含量的關鍵電解質
每100克芹菜含260毫克鉀,雖然不及香蕉,但勝在熱量極低(僅16大卡)。鉀能促進鈉的排出,緩解高鈉飲食對血壓的負擔。美國心臟協會建議,成人每日應攝取4700毫克鉀,但多數人僅達標一半。將芹菜納入日常飲食,是安全補鉀的好方法。
3. 膳食纖維:改善代謝的隱形推手
芹菜的纖維含量(1.6克/100克)雖不驚人,但其中含有特殊的多醣體「芹菜多糖」。研究指出,這類水溶性纖維能:
延緩糖分吸收,改善胰島素敏感度
調節腸道菌相,減少發炎因子生成
結合膽酸,降低總膽固醇
這些作用都能間接影響血壓調控,尤其對合併糖尿病或高血脂的患者更有益。
二、芹菜降血壓的科學證據與限制
儘管理論基礎充足,但實際效果仍須回歸臨床研究。整理關鍵發現:
1. 動物實驗:劑量決定效果
多數動物研究使用芹菜「萃取物」而非新鮮芹菜,且劑量換算成人類需每日吃下2-3公斤芹菜,顯然不現實。這提醒我們:芹菜應作為「輔助手段」,而非取代藥物。
2. 人體研究:長期攝取才有意義
2020年《功能性食品期刊》的一項隨機對照試驗發現,高血壓患者每日飲用300毫升芹菜汁,8週後收縮壓平均下降7.2 mmHg,舒張壓下降3.8 mmHg。效果雖不如藥物顯著,但已具統計意義。
3. 注意「鈉含量」的雙面性
芹菜天然含鈉(約80毫克/100克),對限鈉患者(如腎病變者)需控制攝取量。建議將芹菜與高鉀食材(如菠菜、奇異果)搭配,達到電解質平衡。
三、營養師的實踐指南:這樣吃芹菜最有效
了解原理後,關鍵在於如何將芹菜融入日常飲食。針對高血壓患者的具體建議:
1. 每日建議攝取量
輕度高血壓(<140/90 mmHg):300-400克新鮮芹菜(約2-3根) 中重度高血壓:200-300克,並搭配藥物治療 腎功能異常者:需經醫師評估,通常限100克內 2. 最佳食用方式
打汁飲用:保留更多芹菜素,但需連渣喝(纖維很重要!)
快炒或蒸煮:短時間加熱不會破壞營養,反而提高吸收率
搭配檸檬或奇異果:維生素C促進黃酮類吸收
3. 經典降壓食譜
「芹菜蘋果汁」(2人份)
材料:芹菜200克、蘋果1顆、檸檬半顆、生薑5克
作法:所有材料洗淨切塊,用慢磨機榨汁後立即飲用。
營養亮點:蘋果中的槲皮素與芹菜素協同作用,生薑促進循環,適合早晨空腹飲用。
四、這些族群吃芹菜要特別小心!
儘管芹菜多數人可安心食用,但這些族群需謹慎:
服用抗凝血劑者:芹菜中的香豆素可能增強藥效,增加出血風險
低血壓患者:過量攝取可能導致暈眩
光敏感體質者:芹菜屬「光敏感食物」,曝曬前應避免大量生食
五、破除迷思:關於芹菜的常見疑問
Q:芹菜葉營養價值更高?
沒錯!芹菜葉的鉀、維生素A含量是莖的8倍以上,建議連葉帶莖食用。
Q:喝芹菜汁比吃芹菜更好?
不全然正確。雖然汁液方便吸收,但缺乏膳食纖維,建議以「汁+渣」或「半流質」形式攝取。
Q:吃芹菜能停藥嗎?
絕對不行!食物只能輔助調理,擅自停藥可能引發中風、心肌梗塞等危機。
芹菜在高血壓飲食中的雙重角色:它既是富含天然降壓成分的優質食材,但也需要正確的食用方式與份量控制。沒有任何單一食物能「治癒」高血壓,真正的健康來自於整體飲食模式的調整。在您準備將芹菜加入每日菜單前,請務必評估自身狀況。若正在服用藥物或有特殊疾病,建議先與您的醫療團隊討論。別忘了,減鹽、戒菸、規律運動與壓力管理,才是控制血壓的四大基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