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多吃芹菜可以降血壓!」這句話或許您曾從長輩口中聽過,也可能在網路文章上見過。中國芹菜(又稱旱芹、香芹)是華人餐桌上常見的綠色蔬菜,無論是涼拌、快炒,或是加入湯品中提味,都因其獨特的香氣和爽脆口感廣受喜愛。近年來,關於芹菜「降血壓」的說法更是頻繁出現在健康討論中。然而,這樣的說法究竟有沒有科學根據?芹菜中的哪些成分可能對血壓調控有幫助?
中國芹菜降血壓的科學依據
1. 芹菜中的活性成分:芹菜素與3-n-丁基苯酞(3nB)
中國芹菜之所以被認為有助於調節血壓,關鍵在於其含有兩大特殊成分:芹菜素(Apigenin)和3-n-丁基苯酞(3nB)。
芹菜素是一種黃酮類化合物,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作用。研究發現,它能透過抑制血管收縮素轉化酶(ACE)的活性,幫助放鬆血管平滑肌,進而降低血壓。
3nB則是芹菜特有的揮發性成分,動物實驗顯示它能擴張血管、減少血液中的壓力荷爾蒙(如皮質醇),並促進鈉離子的排出,類似某些降壓藥的作用機制。
2. 高鉀低鈉的天然優勢
每100克中國芹菜約含260毫克的鉀,而鈉含量僅有40毫克左右。這樣的高鉀低鈉比例,有助於平衡體內電解質,減輕血管壁的壓力。
根據《美國心臟協會》建議,攝取足夠的鉀能對抗鈉的升壓效果,尤其對鹽敏感型高血壓患者特別有益。
3. 膳食纖維與心血管保護
芹菜的膳食纖維含量豐富(每100克約1.6克),雖然看似不高,但其中包含可溶性纖維,能與膽酸結合並促進代謝,間接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(LDL),減少動脈硬化風險,進而維持血壓穩定。
4. 人體研究怎麼說?
目前針對芹菜降血壓的直接人體試驗仍有限,但小型研究發現,每日飲用芹菜汁的高血壓患者,收縮壓平均下降約5-7 mmHg。
值得注意的是,芹菜並非「藥物級」的降壓效果,需搭配整體飲食與生活型態調整才能發揮最大效益。
如何聰明攝取中國芹菜?營養師的3大建議
1. 保留關鍵營養的烹調法
生食或涼拌:將芹菜切段後冰鎮,搭配堅果或芝麻醬食用,能最大程度保留芹菜素與3nB等活性成分。
快速清炒:若需加熱,建議以大火快炒不超過2分鐘,避免長時間燉煮導致營養流失。
榨汁飲用:取芹菜莖與少量蘋果、檸檬榨汁,每日一杯(約200毫升)作為輔助。注意芹菜汁鉀含量高,腎功能異常者需諮詢醫師。
2. 份量與頻率的黃金比例
根據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》,成年人每日建議攝取300-500克蔬菜,其中深色蔬菜應佔一半以上。
若以調節血壓為目標,建議每日至少食用100-150克中國芹菜(約1.5碗生菜量),並搭配其他高鉀蔬菜如菠菜、空心菜,形成協同作用。
3. 避開潛在飲食地雷
注意鈉攝取:芹菜本身鈉含量雖低,但許多人烹調時會加入醬油、蠔油等調味料,反而攝取過多鈉。建議以天然辛香料(如蒜末、薑絲)取代重口味醬料。
避免與降壓藥衝突:芹菜中的活性成分可能與某些降壓藥(如ACE抑制劑)產生交互作用,長期大量食用前應先諮詢醫師。
單靠芹菜不夠!全方位穩血壓飲食策略
1. 得舒飲食(DASH Diet)的核心理念
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推廣的「得舒飲食」,已被證實能有效降低血壓。其重點包括:
每日攝取4-5份蔬菜與水果
選擇全穀類取代精緻澱粉
適量攝取低脂乳製品與堅果
減少紅肉與飽和脂肪
2. 關鍵營養素組合:鉀、鎂、鈣
鉀:香蕉、地瓜、奇異果(每日建議4700毫克)
鎂:深綠色葉菜、黑巧克力、腰果(男性400毫克/日,女性310毫克/日)
鈣:無糖優格、板豆腐、小魚乾(每日1000-1200毫克)
這三種礦物質能共同調節血管張力與心跳節律,效果遠勝單一營養素的補充。
3. 減鈉的隱藏技巧
使用香草(如羅勒、迷迭香)或柑橘類(檸檬汁、柚子皮)增添風味。
購買包裝食品時,選擇「鈉含量低於400毫克/100克」的產品。
以「薄鹽醬油」取代一般醬油,鈉含量可減少30%。
破解迷思!關於芹菜與血壓的常見疑問
1. 芹菜葉該不該丟掉?
芹菜葉的營養價值其實高於莖部!研究指出,芹菜葉的類黃酮含量是莖的6倍,鉀和鈣含量也更高。建議將嫩葉切碎加入湯品或煎蛋中,避免浪費。
2. 喝芹菜汁比吃芹菜更好?
榨汁雖方便,但會損失膳食纖維,且容易一次攝取過量(一杯汁約需4-5根芹菜)。建議以「吃原形食物為主,喝汁為輔」,並避免空腹飲用以免刺激腸胃。
3. 高血壓患者可以吃西洋芹菜嗎?
西洋芹菜(西芹)與中國芹菜同屬繖形科,營養成分相似,但水分含量較高、纖維較粗。兩者交替食用能增加飲食多樣性,但降壓效果並無顯著差異。
芹菜是健康飲食的加分題,而非唯一解方
沒有任何單一食物能「治癒」高血壓。芹菜確實含有獨特的活性成分與營養優勢,但它的角色更像是「健康飲食拼圖中的一片」,需要與其他天然食材、規律運動、壓力管理相結合,才能建構出穩固的心血管防護網。
我鼓勵大家將芹菜融入日常飲食中,例如早餐來份芹菜豆腐蛋餅、午餐搭配芹菜炒雞胸肉、晚餐煮碗芹菜番茄湯。這些簡單的改變,不僅能為餐桌增添色彩,更能讓身體感受到天然食物的療癒力量。最後要提醒的是,若已確診高血壓,務必遵循醫囑服藥並定期追蹤,切勿以食療完全取代正規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