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!我是營養師艾美。隨著年齡增長,我們的身體會發生許多變化,其中之一就是肌肉品質的減少。如果你覺得力氣變小、動作變慢,甚至經常覺得沒力氣,那麼可能與肌少症有關。肌少症不僅是「變老」的徵兆,它還可能帶來嚴重的健康問題。
一、什麼是肌少症?為什麼要關注?
肌少症(Sarcopenia)是一種因肌肉品質和力量下降而引起的綜合症,主要出現在中老年人身上。根據研究,約40歲後,肌肉品質每年以0.5%至1%的速度流失,70歲後甚至達到每年3%的流失率。這些改變會影響到生活品質、活動能力,並增加跌倒與受傷的風險。
肌少症的主要徵兆包括:
行動力下降:爬樓梯變得吃力,行走速度變慢。
力量減弱:握力減弱,搬重物變得困難。
體重下降:肌肉流失導致非意圖性的體重減輕。
如果這些症狀長期存在,可能導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,甚至需要他人協助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,肌少症已被列為全球公共健康問題之一。
二、肌少症的成因與危險因子
肌少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,以下是常見的促成因素:
1. 飲食不均衡
蛋白質攝取不足:蛋白質是維持肌肉的重要營養素,長期缺乏會導致肌肉分解速度加快。
缺乏關鍵維生素與礦物質:如維生素D、鈣質等不足,會影響肌肉與骨骼健康。
2. 缺乏運動
長時間缺乏身體活動,特別是肌力訓練,會使肌肉逐漸流失。
久坐生活方式會讓身體適應「不使用肌肉」,進一步加速流失。
3. 慢性疾病
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慢性腎臟病等慢性病會導致炎症反應增加,抑制肌肉合成。
4. 荷爾蒙變化
隨著年齡增長,睪酮、雌激素及生長激素水平下降,肌肉生成能力自然減弱。
5. 年齡因素
衰老過程中,身體對蛋白質的利用效率下降,且神經肌肉連結的功能會逐漸退化。
三、肌少症帶來的健康風險
肌少症不僅僅是力量減少,它還伴隨著其他健康風險,包括:
行動障礙:平衡感下降、步態不穩,容易因跌倒造成骨折。
代謝問題:肌肉是燃燒熱量的主要組織,當肌肉量減少,基礎代謝率會下降,增加肥胖與代謝疾病的風險。
心血管疾病風險:肌肉減少會影響心臟和血管的健康。
免疫力下降:肌肉對維持免疫系統功能也有幫助,流失過多可能增加感染風險。
四、如何補救肌少症?飲食是關鍵!
1. 蛋白質:肌肉的建材
肌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,因此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取是改善肌少症的基石。
每日建議攝取量:每公斤體重約需1.2–1.5克蛋白質,老年人甚至建議提高到1.6克以上。
推薦食物:
動物性蛋白質:鮭魚、雞胸肉、瘦牛肉、蛋、乳製品(如優格、牛奶)。
植物性蛋白質:黃豆及其製品(豆腐、毛豆)、藜麥、堅果。
2. 維生素D:助攻肌肉合成
維生素D不僅能促進鈣質吸收,還能幫助肌肉功能正常運作。研究顯示,維生素D缺乏會加速肌肉退化。
推薦攝取量:每日800–1000 IU。
食物來源:鮭魚、鯖魚、蛋黃、強化牛奶。
額外建議:多曬太陽,每天10–15分鐘即可幫助合成維生素D。
3. 抗氧化營養素:減少發炎反應
抗氧化物質能有效降低慢性發炎,保護肌肉細胞。
維生素C:奇異果、柑橘類水果、紅椒。
維生素E:杏仁、葵花籽、菠菜。
多酚類:藍莓、綠茶、黑巧克力。
4. 支鏈胺基酸(BCAA):肌肉合成小幫手
BCAA中的亮氨酸對於刺激肌肉蛋白質合成特別重要。
推薦來源:蛋白質粉、雞蛋、乳清蛋白。
5. 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
碳水化合物能提供運動所需的能量,避免蛋白質被分解為能量使用。選擇全穀類如糙米、燕麥等,能提供更穩定的能量來源。
五、運動補救:讓肌肉重新生長
1. 阻力訓練:核心關鍵
阻力訓練(如啞鈴訓練、彈力帶運動)能有效刺激肌肉生長。
每週進行2–3次,每次20–30分鐘。
針對全身主要肌群進行,如腿部、背部、手臂等。
2. 有氧運動與平衡訓練
有氧運動:如快走、游泳,每週進行150分鐘,能改善心肺功能並支持肌肉健康。
平衡訓練:透過瑜伽或太極提高平衡感,減少跌倒風險。
3. 運動技巧與進階建議
從小重量開始,逐步增加負重。
配合專業教練設計個人化運動計畫,避免運動傷害。
六、日常生活中的小改變助你對抗肌少症
規律進餐:每天定時進餐,避免過長的空腹時間。
保持活動:避免久坐,每小時站起來活動5分鐘,例如簡單的深蹲或伸展運動。
睡眠與壓力管理:充足的睡眠有助於身體修復,壓力過大可能加速肌肉流失。
七、如何檢測與預防肌少症?
檢測方法:
握力測試:握力器可測量肌肉力量,握力不足可能是肌少症的徵兆。
行走速度測試:正常步速低於每秒0.8公尺可能是肌少症的風險指標。
身體組成分析:透過專業設備檢測肌肉品質。
預防策略:
年輕時即建立規律運動習慣。
長期關注營養均衡,避免過度減肥或飲食限制。
八、行動起來,擊退肌少症!
肌少症的補救需要飲食、運動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三管齊下。從今天開始,讓我們重視蛋白質的攝取、加入適合的運動計畫,並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!無論你的年齡多大,現在採取行動都不嫌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