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葉茯苓雞骨湯:補氣健脾、清熱養肺的養生妙方!

大家好,我是中醫師林仁清。桑葉茯苓雞骨湯,這道湯不僅口感鮮美,還蘊含著豐富的中醫智慧,對於補氣健脾、清熱養肺以及強化身體機能都有顯著效果。

一、桑葉茯苓雞骨湯的中醫基礎與功效

1. 桑葉的藥性與作用
桑葉在中醫中性味甘苦,性微寒,歸肺經、肝經,具有疏風清熱、潤肺止咳、平肝明目的功效。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桑葉「治風熱頭痛,利咽喉,明目除煩」。因此,桑葉特別適合肺熱咳嗽、目赤腫痛,以及外感風熱引起的不適。

適用人群:
經常感覺口乾舌燥、喉嚨不適者

有輕微咳嗽或肺熱症狀者

長時間使用電子螢幕、眼睛容易疲勞的上班族

2. 茯苓的藥性與作用
茯苓性味甘淡,平,歸心、脾、肺經,具有利水滲濕、健脾安神的作用。它是中醫方劑中的常用藥材,能夠調理脾胃功能,幫助排除體內濕氣,改善水腫或脾虛帶來的不適。特別是現代人飲食不規律、作息不穩定,茯苓是幫助脾胃恢復的一味良藥。

適用人群:
容易疲倦、食慾不振的脾虛人群

因濕氣重而有水腫或身體沉重感的人

睡眠品質差、經常感到焦慮的上班族

3. 雞骨的營養與養生作用
雞骨富含膠原蛋白、鈣質和多種微量元素,能夠強化骨骼、滋補身體。雞骨入湯後能增添湯品的濃郁口感,同時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。中醫認為雞骨性平,具有補中益氣、滋陰養血的作用,特別適合氣血虛弱或術後調理的人群。

三者搭配的意義
桑葉清熱潤肺,茯苓健脾祛濕,雞骨滋陰補氣。三者結合,既能調理體內的濕熱問題,又能提升脾胃功能,實現全方位的身體調養,適合一年四季作為日常養生湯飲。

二、桑葉茯苓雞骨湯的做法

材料準備:
桑葉:5克(約一小撮,乾燥或新鮮均可)
茯苓:15克
雞骨架:500克(可用雞腿骨代替)
紅棗:3-5顆(去核以免燥熱)
生薑:2片
枸杞:適量(最後5分鐘放入)
清水:1500毫升

做法步驟:

1. 材料處理:
將雞骨架用清水沖洗乾淨,去掉多餘的油脂與血水。

桑葉用溫水稍微浸泡5分鐘,去除表面雜質;茯苓提前浸泡15分鐘。

2. 汆燙雞骨:
將雞骨架放入沸水中汆燙2-3分鐘,撈出後用清水沖洗乾淨,備用。

3. 開始煮湯:
在鍋中加入清水,放入雞骨架、茯苓、紅棗和生薑片。

大火煮沸後,轉小火煨煮約40分鐘,讓食材充分釋放出營養。

4. 加入桑葉與枸杞:
湯煮至40分鐘後,加入桑葉與枸杞,再煮5分鐘即可。

5. 調味與完成:
可根據個人口味適量加鹽,亦可不加調味品,保持清淡原味。

6. 飲用方式:
建議每日或隔日飲用一碗,早晚均可,適量即可。

三、如何根據體質調整湯品
中醫強調「辨證施治」,即使是養生湯,也需要根據個人體質進行微調。不同體質的調整建議:

偏寒體質(手腳冰冷,怕冷):
可增加薑片的用量至3-4片,並加入一小塊黨參,增強暖身效果。

偏熱體質(容易上火,口乾舌燥):
減少紅棗用量,增加桑葉至7-8克,並可加入蓮子,有助於清熱去火。

濕氣重(身體沉重,易水腫):
加入一小撮薏苡仁(薏米),可進一步祛濕,提升湯品的健脾效果。

氣血虛弱(面色蒼白,疲倦無力):
可搭配少量黃耆與當歸,增強補氣養血的功效。

四、桑葉茯苓雞骨湯的現代養生價值
這道湯品不僅延續了中醫「藥食同源」的理念,還與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完美結合。適合現代人的養生價值:

緩解壓力,提升免疫力:
湯品中含有多種滋補成分,有助於舒緩身心壓力,改善免疫功能。

幫助排毒,改善氣色:
茯苓與桑葉的清熱排濕作用,能促進代謝,幫助體內排毒,讓肌膚更顯光澤。

適合全年齡層:
無論是年長者需要補氣健脾,還是年輕人想改善亞健康,這道湯都能提供全面調理的效果。

五、常見問題與注意事項

桑葉會不會太寒?
桑葉雖性微寒,但經過熬煮後寒性已大幅降低,加上雞骨與茯苓的溫和調節,對大多數人群來說不會有寒涼的問題。

孕婦可以喝嗎?
孕婦可根據自身體質適量飲用,但須減少桑葉用量,避免寒性過重。建議事先諮詢中醫師意見。

保存方式:
湯品最好當天飲用完畢,若有剩餘,須冷藏保存,並在24小時內加熱飲用,避免影響口感與營養。

桑葉茯苓雞骨湯是一款簡單易做且功效顯著的養生湯品。透過清熱潤肺、健脾祛濕的作用,讓我們的身體在忙碌的生活中獲得平衡與呵護。不妨抽空為自己和家人煮一鍋這道湯,享受美味的同時,也為健康加分!

桑葉茯苓雞骨湯,桑葉料理,桑葉功效,桑葉

更多精彩內容

十大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