芹菜煮水養生法:降血壓、消水腫的天然秘方!

各位朋友好,我是林醫師。芹菜作為餐桌上常見的綠色蔬菜,在中醫典籍中早有記載其藥用特性。《本草綱目》提到芹菜「性涼味甘苦,入肝、胃經,主利口齒、除心下煩熱」,而現代研究更發現其富含芹菜素、鉀離子、膳食纖維等活性成分。然而,將芹菜「煮水飲用」是否適合每個人?其中又有哪些關鍵細節需要注意?

一、芹菜煮水的藥理作用:中醫「清肝降火」的現代科學驗證
從中醫觀點來看,芹菜煮水的養生功效主要源於其「平肝清熱」的特性。肝火旺盛者常見頭痛眩暈、面紅耳赤、急躁易怒等症狀,而芹菜性涼的特質恰好能中和體內熱象。現代研究則發現,芹菜中的「芹菜素」(Apigenin)具有擴張血管、調節血壓的作用;每100克芹菜含260毫克鉀離子,能促進鈉離子排出,改善水腫;其特有的揮發性精油「苯酞類化合物」更被證實能放鬆血管平滑肌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芹菜煮水與直接食用生芹菜的差異在於:

成分釋放度:水煮過程能析出更多水溶性營養素(如鉀、維生素C),但部分熱敏感成分(如部分抗氧化物質)可能流失

消化吸收率:煮水後纖維被軟化,適合脾胃虛弱者吸收

作用持續性:濃縮的水溶液能更快發揮利尿、降壓效果

臨床觀察發現,每日飲用300毫升芹菜煮水(約使用200克新鮮芹菜莖葉),連續兩週後,約65%的輕度高血壓患者收縮壓可下降5-10mmHg。但必須強調,這不能取代正規藥物治療,僅能作為輔助調理手段。

二、芹菜煮水的四大養生功效

1. 調節血壓的雙向機制
芹菜煮水的降壓作用並非單純利尿,而是通過多重機制達成:

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(ACE):芹菜素能阻斷導致血管收縮的酵素活性

促進一氧化氮生成:擴張末梢血管,改善微循環

調節自主神經:所含的鎂元素可穩定神經傳導,緩解壓力性高血壓

2. 改善代謝症候群
針對現代人常見的「三高」問題(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),芹菜煮水能發揮綜合調理效果:

膳食纖維「木質素」延緩糖分吸收,餐後血糖上升幅度降低15%

芹菜鹼促進脂肪分解,動物實驗顯示可減少肝臟三酸甘油酯堆積

獨特的「3-正丁基苯酞」成分,能提升胰島素敏感性

3. 清熱解毒與抗氧化
中醫認為芹菜能「解瘴癘疫氣」,現代研究則證實其抗氧化能力:

芹菜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維生素E的2.3倍

葉綠素與多酚類物質可增強肝臟解毒酵素活性

煮水時建議保留芹菜葉,其抗氧化成分含量比莖部高8倍

4. 緩解經前症候群(PMS)
針對女性經前水腫、煩躁等症狀,芹菜煮水可發揮「疏肝理氣」功效:

鉀離子調節體內鈉鉀平衡,減少水分滯留

芹菜籽中的「洋芹腦」具有類雌激素作用,能穩定情緒波動

建議搭配3片生薑同煮,中和寒性並增強暖宮效果

三、芹菜煮水的正確製作方法與飲用時機

【經典配方】
材料:新鮮芹菜(連葉)200克、清水1000毫升、生薑2片(可選)

步驟

1. 芹菜洗淨切段(保留葉片),生薑去皮切片

2. 冷水下鍋,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15分鐘

3. 濾渣取汁,待溫涼後分次飲用

關鍵技巧:

使用有機栽種芹菜,避免農藥殘留

煮製時不加蓋,讓揮發性成分有效釋放

當日煮當日飲,避免成分氧化變質

【飲用時機與劑量】

最佳時段:上午9-11點(脾經運作時)或下午3-5點(膀胱經活躍時)

建議劑量:每日200-300毫升,連續飲用不超過1個月

增效搭配:

高血壓:加5克山楂乾

水腫:加3克玉米鬚

失眠:加10顆枸杞

四、中醫特別提醒:三類人應避免芹菜煮水

1. 脾胃虛寒體質者
芹菜性涼,若本身有腹瀉、手腳冰冷、食慾不振等症狀,飲用後可能加重「寒濕內滯」問題。此類體質者可將煮水時間延長至25分鐘,並加入3克白術或5顆紅棗調和藥性。

2. 低血壓或服用降壓藥者
芹菜煮水的降壓作用可能與藥物產生疊加效應。若收縮壓低於100mmHg,或正在服用ACE抑制劑(如Enalapril)、鈣離子阻斷劑(如Amlodipine)等藥物,需諮詢醫師調整飲用量。

3. 光敏感族群
芹菜含「補骨脂素」等光敏物質,患有日光性皮炎、紅斑性狼瘡,或近期需長時間曝曬者,過量飲用可能誘發皮膚過敏反應。建議改在晚間飲用,並控制每日攝取量在150毫升以內。

【回歸中醫「辨證施治」的核心精神】
中醫養生講究「因人、因時、因地制宜」,即使是天然食材,也需考量體質狀態與季節變化。就像《黃帝內經》所言:「五穀為養,五果為助,五畜為益,五菜為充」,芹菜作為「五菜」之一,確實能發揮充養身體的作用,但關鍵在於「適量」與「適體」。

若想長期通過芹菜煮水調理身體,建議先進行中醫體質辨識。例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患者適合飲用,但氣血兩虛型患者可能越喝越疲憊。養生沒有標準答案,唯有回歸「陰陽平衡」的本質,才能真正讓傳統智慧為現代健康服務。

芹菜可以煮水喝嗎,芹菜功效,芹菜

更多精彩內容

十大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