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別肌肉流失!營養師教你如何用運動與飲食逆轉肌少症

大家好,我是營養師艾琳(Irene),今天我們要探討一個許多人關心的議題:肌少症患者到底能不能運動?很多人對肌少症感到困惑,甚至誤解以為一旦被診斷,就只能任由肌肉流失無能為力。其實,正確的運動搭配營養策略,不僅可以改善肌少症,還能提升生活品質!

一、什麼是肌少症?
1. 肌少症的定義
肌少症(Sarcopenia)是一種以骨骼肌肉量減少和肌力下降為主要特徵的疾病,通常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發展。根據國際肌少症工作組(EWGSOP)的定義,肌少症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:

前肌少症:肌肉量下降但尚未影響肌力或功能。

肌少症:肌肉量與肌力均下降,並開始影響日常生活。

嚴重肌少症:功能受限導致活動能力大幅減低。

2. 肌少症的高危族群
雖然肌少症多發於老年人,但其他族群也有可能受到影響,例如:

慢性病患者(糖尿病、腎病或癌症)

長期缺乏運動的人群

營養不良者

重度壓力或慢性發炎的個體

二、運動對肌少症的影響
1. 肌少症患者能運動嗎?
答案是肯定的!許多研究顯示,運動不僅適合肌少症患者,更是改善肌少症的關鍵方法之一。透過適當的運動計劃,患者可以促進肌肉合成、提高肌力,甚至逆轉某些肌肉流失的現象。

2. 為什麼運動有效?
運動的主要機制包括:

刺激肌纖維增生:肌肉經過適度的負荷運動後,肌纖維會重新修復並增強。

改善新陳代謝:運動能提高胰島素敏感性,幫助肌肉細胞更有效吸收營養。

促進荷爾蒙分泌:運動可以增加促進肌肉生成的荷爾蒙(如睪固酮和生長激素)。

維持神經-肌肉連結:提升神經與肌肉的協調性,減少運動功能退化。

三、適合肌少症患者的運動類型
肌少症患者進行運動時,應根據個人健康狀況選擇適合的運動類型。以下為幾種推薦的運動及其益處:

1. 阻力訓練(Resistance Training)
阻力訓練是改善肌少症最有效的運動之一,例如舉重、使用彈力帶或負重訓練。這類運動主要針對骨骼肌,能顯著提升肌肉量與肌力。

初學者建議:使用輕重量、低次數逐漸增加強度。

好處:強化肌纖維、增強肌肉品質,並提升日常活動能力。

2. 有氧運動(Aerobic Exercise)
如散步、游泳或慢跑,有助於心肺功能提升,並改善全身血液循環。

適合的頻率:每週進行3-5次,每次30-60分鐘。

好處:減少脂肪比例,為肌肉增長提供更好的環境。

3. 平衡訓練(Balance Training)
透過瑜伽、太極或單腳站立等運動,可以提升身體穩定性,降低跌倒風險。

推薦人群:尤其適合伴隨肌少症的高齡者。

好處:改善關節穩定度,保護下肢功能。

4. 柔軟性運動(Flexibility Training)
拉伸運動或伸展瑜伽能提升關節活動範圍,減少僵硬感。

重點部位:腿後肌群、肩部與脊椎區域。

好處:提高運動表現,降低運動傷害風險。

四、肌少症患者運動時需注意什麼?
肌少症患者進行運動時,需要格外注意以下事項:

1. 根據體能量身訂製計劃
與專業教練或物理治療師合作,設計符合自身需求與能力的運動計劃,避免過度疲勞或受傷。

2. 循序漸進
避免一次性高強度運動,從低強度開始,逐步增加負荷與持續時間。

3. 配合充足營養
運動後補充高品質蛋白質(如蛋、魚、乳製品),以及足夠的碳水化合物,幫助肌肉恢復與生長。

4. 定期檢測進展
通過肌肉量測量與力量測試,了解運動成效,必要時調整運動方案。

五、營養搭配運動,事半功倍!
運動能有效改善肌少症,但如果缺乏營養支持,效果將大打折扣。以下為幾項重要的飲食策略:

1. 高蛋白飲食
蛋白質是肌肉修復與生成的基石。每日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1.2-2.0克,食物來源包括:

瘦肉、魚、蛋

豆類、堅果

乳製品(如希臘優格)

2. 補充維生素D與鈣
維生素D有助於肌肉功能與骨骼健康,而鈣則能增強骨骼密度。建議多攝取:

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(如鮭魚、蛋黃)

富含鈣的食物(如奶製品、深綠色蔬菜)

3. 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
適當的碳水化合物可提供運動所需能量,選擇全穀類或低升糖指數(GI)食物。

六、案例分享:成功逆轉肌少症的真實故事
李先生,65歲,因肌少症導致行走困難且日常活動受限。在專業指導下,他每週進行三次阻力訓練,並遵循高蛋白飲食策略。經過三個月的堅持,他的肌肉量提升了8%,行動能力也顯著改善,重新找回了自信與健康。

肌少症並非不可逆的命運!運動不僅對肌少症患者是安全的,還是改善疾病的核心策略之一。搭配適合的營養計劃與正確的運動方式,您可以逆轉肌肉流失,重拾健康與活力。如果您或您的親友正面臨肌少症的挑戰,記得不要放棄。循序漸進的努力,會為您帶來超乎想像的改變!

肌少症可以運動嗎,肌少症飲食,肌少症菜單,肌少症,蛋白質

更多精彩內容

十大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