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別肌少症!教你如何辨別肌少症,並用高蛋白飲食逆轉肌肉流失

嗨,大家好,我是營養師小美。隨著年齡增長或生活方式的改變,越來越多人面臨肌少症的挑戰。這種因肌肉流失和功能退化引起的健康問題,不僅影響年長者,也可能對運動不足或飲食失衡的年輕人造成威脅。然而,透過及早檢測和採取適當措施,我們可以有效改善這一情況,讓生活更有活力。

什麼是肌少症?
肌少症(Sarcopenia)是一種因肌肉量減少和肌肉功能下降而導致的疾病。根據研究,肌少症的發生率會隨年齡上升,尤其在50歲以後更為明顯。肌少症不僅導致力量減退、行動困難,還會大幅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風險,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和壽命。

除了年齡,還有許多因素可能加速肌肉流失,例如:

缺乏運動或久坐不動的生活習慣

營養不良,特別是蛋白質攝取不足

長期慢性疾病(如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)

荷爾蒙改變或炎症

肌少症的早期徵兆:如何辨別是否中招?
辨別肌少症的關鍵在於及早注意身體的異常變化。常見的肌少症徵兆,請仔細對照自身情況:

肌力減弱:提重物、爬樓梯或站起來時明顯感到吃力。

日常活動困難:如以前輕鬆完成的家務、購物、散步,現在需要更大努力。

步態改變:走路速度變慢,步伐變得不穩定或步幅縮小。

體重變化:體脂肪增加,肌肉量減少,導致身體組成發生改變。

若發現以上問題,建議進一步透過專業檢測來確認肌少症的程度。例如:

握力測試:握力低於平均值可能是肌少症的早期信號。

步行速度測試:如果步行速度明顯減慢,可能與肌肉功能退化有關。

肌肉量測試:如雙能量X射線吸收測量法(DXA)或生物電阻抗分析(BIA)。

早期診斷和干預是改善肌少症的關鍵,越早採取行動,效果越顯著。

高蛋白飲食如何成為肌少症的救星?
肌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,因此,蛋白質攝取不足是肌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。研究顯示,高蛋白飲食能有效促進肌肉合成、減緩肌肉流失,特別是在配合力量訓練時效果更佳。

蛋白質的重要性

修復與增強肌肉:蛋白質能為肌肉細胞提供必要的氨基酸,幫助修復受損肌纖維並促進新肌肉組織的生長。

支持新陳代謝:蛋白質有助於維持基礎代謝率,防止隨著年齡增長引起的代謝下降。

提升免疫力:足夠的蛋白質攝取還能強化免疫系統,幫助身體抵抗疾病。

富含蛋白質的飲食選擇
在日常飲食中,選擇高蛋白質的食物至關重要,以下為推薦的食物清單:

動物性蛋白質:
瘦肉:如雞胸肉、牛肉、豬里肌等,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,且脂肪含量低。

魚類:如鮭魚、鱸魚,富含蛋白質和有益心血管健康的Omega-3脂肪酸。

蛋類:特別是全蛋,提供完整的氨基酸組合。

奶製品:如低脂牛奶、優格、起司等,是簡單易得的蛋白質來源。

植物性蛋白質:
豆類:黃豆、黑豆、紅豆等,不僅含高品質蛋白,還有豐富纖維。

堅果和種子:如杏仁、核桃、奇亞籽,含有蛋白質及健康脂肪。

全穀類:如藜麥、燕麥,不僅富含蛋白質,還提供能量。

蛋白質補充品:若日常飲食不足,可考慮乳清蛋白或植物蛋白粉來增加攝取量。

每日蛋白質需求
一般建議成年人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0.8-1.2克,但肌少症患者的需求可能提高至每公斤體重1.2-1.6克。例如,一名體重60公斤的人,應攝取約72至96克蛋白質。

高蛋白飲食範例菜單
為幫助改善肌少症,提供一份高蛋白飲食菜單作為參考:

早餐

煎兩顆雞蛋搭配全麥吐司
一杯無糖豆漿或低脂牛奶
一小把杏仁或核桃

午餐

烤雞胸肉(150克)配一碗藜麥
清炒花椰菜、胡蘿蔔
一碗海帶湯

晚餐

清蒸魚(如鱸魚,200克)配燉豆腐
半碗紅藜飯
一盤綠色蔬菜(如菠菜、芥藍)

點心

水煮毛豆一小碗
乳清蛋白奶昔
一杯優酪乳加蜂蜜

結合運動,對抗肌少症效果加倍
高蛋白飲食若能結合規律運動,將進一步提升改善肌少症的效果。推薦的運動方式:

力量訓練:如啞鈴深蹲、伏地挺身等,幫助增加肌肉力量和體積。

有氧運動:如快走、游泳、騎自行車,提升心肺功能,改善血液循環。

平衡訓練:如瑜伽、太極,增強身體穩定性,降低跌倒風險。

每週建議進行3至5次運動,每次約30至60分鐘,並根據自身狀況調整運動強度。

擁有強壯肌肉,享受健康生活
肌少症雖然看似不可避免,但透過科學的飲食與運動調整,我們完全有能力減緩甚至逆轉肌肉流失的狀況。定期觀察自己的肌肉健康,及時採取行動,才是預防肌少症的最佳策略。記得,良好的飲食習慣是維持肌肉健康的基石,而運動則是不可或缺的助力。

如何判斷是否有肌少症,肌少症飲食,肌少症菜單,肌少症,蛋白質

更多精彩內容

十大熱門文章